您的位置:首页 >快递资讯>百万吨的包装“垃圾”去了哪儿?

百万吨的包装“垃圾”去了哪儿?

发布日期:2015-12-07 点击量:20
5

逾百万吨!这是每年因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“垃圾”总和。可以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,仅封箱胶带就可绕赤道数百圈……

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,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课题:海量的快递包装“垃圾”去了哪里?该去哪里?谁应为减少令人痛心的浪费和污染担起责任?

这么多的包装,这么大的浪费!

收到包裹,取出商品,将包装箱随手扔进垃圾堆……对网购达人来说,这般动作轻车熟路,至于包装垃圾去向何处,我们从未有所考虑。

接到订单,将产品放进定制的包装盒,用气泡膜填充空间,再在纸箱上一圈圈缠上透明胶带……一个月下来,在北京经营一家母婴产品网店的石春仅胶带纸就要用去近2万米,这么做获得了买家一个“包装严密”的好评。而包装到了消费者手中如何被处理,卖家也没有考虑过。

但对全社会而言,这已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严峻话题。来自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,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140亿件,今年预计将达200亿件。海量的快递带来了巨量的包装废弃物。有专家估算,按照每个包装箱0.2公斤计算,140亿个包裹会产生包装垃圾280万吨,可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,仅每年使用的包装胶带就能绕地球300圈以上。

如此海量的废弃物,该去向何方?又是否百无一用,只能被当做垃圾扔掉?

近年来,一些快递企业也曾尝试建立包装的回收体系,但大多收效甚微。百世汇通西北大区总经理张宇静说,公司有时也会回收客户的包装废弃物,但总体占比极小。受人力成本和行业对时效性要求高等限制,快递业从事资源回收操作起来很有难度。

但快递企业并非不能有所作为。环保人士直言,当前快递包装方式太过粗糙,将各种材料混同使用,加大了分拣难度。唐艳菊说,使用更为简约、绿色环保的包装,如采用可溶性材料取代塑料胶带等,可以减少一些难以回收材料的使用量,减少对环境的危害。同时也应建立全环节的责任制,让包括快递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都负起责任。

更为广泛的共识在于,建立源头的垃圾分类机制,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之策。根据测算,如果能做到严格分类,真正用于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只会占到现有垃圾总量的10%。回收就是资源,不回收便是垃圾,呼唤着每一个人和全社会对现有生活方式的转变。

快递网每天定时更新快递资讯,打造时事新闻、传递资讯信息。更多服务请关注微信号:kuaidicom!)

二维码